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产业>正文

新增哪些“适老化”价格项目

2024-11-15

近日,国家医保局加快推进编制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先后发布了包括护理、综合诊查、超声检查和康复等多批立项指南。这些指南旨在从不同服务场景和角度出发,设立一系列“适老化”的价格项目,以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为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优质医疗服务,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安全、有效、便捷且价格合理的就医体验。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康复检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人对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针对各地现行康复项目名称不统一、政策边界不清晰等问题,国家医保局按照功能障碍类型,将目前常用的康复类项目规范整合为17个价格项目,并结合康复治疗特点,对康复训练类项目统一按时长计价,以便于更好地执行和评价。

同时,国家医保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康复检查或训练中的应用。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康复检查或训练作为康复项目的拓展项,这些拓展项与主项服务产出相同,在服务方式或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且执行主项的价格。拓展项的设置为医疗技术的改良和进步提供了一个快捷通道,使得医疗机构和企业在现有价格项目基础上进行的改良能够得到政策支持,从而快速解决医疗机构的收费需求。

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各省对接落实康复类立项指南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的康复服务能够按照与主项相同的价格水平收费,避免与主项重复收费。这将使得医疗机构既可以培养医务人员提供康复服务,也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康复检查或训练,有利于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睡眠不好或疾病康复需要,对单人间病房的需求比较强烈。目前,医疗机构单人间病房资源还不足以满足这些需求,有关部门正在推进医院病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

为鼓励医疗机构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改善患者住院体验,立项指南规定,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的单人间病房床位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自主合理制定收费标准,由患者自主选择;对于达不到单人间独立卫生间、配备空调等条件的,医保部门将督促医疗机构从严把握床位费收费标准,或暂时按原政府指导价执行,防止就医体验尚未改善,就医负担反而增加。

与此同时,立项指南强调,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二人间、三人间及多人间病房床位费,仍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以保持公益性定位,从而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

此外,针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群众的就医问题,国家医保局吸收地方探索经验,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设立了“家庭病床建床费”和“上门服务费”,推动医疗服务向患者家庭延伸。

其中,对符合开设家庭病床条件的患者,由医疗机构派出医务人员上门完成建床、建档服务。医疗机构上门为门诊或家庭病床住院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采取“上门服务费+医疗服务价格”的收费方式,即上门提供服务本身收取一次“上门服务费”,提供的医疗服务、药品、医用耗材等,收费适用本医疗服务执行的医药价格政策。

设立免陪照护服务减轻家属负担

为了解决家庭中“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普遍问题,国家医保局增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由医疗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承担患者全部生活护理,既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也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属负担。

据介绍,“免陪照护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且暂不纳入医保。这部分患者通常占住院患者的10%左右,患者或患者家属可自主选择由医疗机构提供的“免陪照护服务”,也可选择社会化、市场定价的护工服务。

“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推出以来,受到广泛支持。业内人士指出,这一项目的设立为护理行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为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护理行业创造了新的预期,有望整体优化护理资源供给,提升护理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引导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老年人对安宁缓和医疗的关注日益增加,国家医保局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提升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号召,在综合诊查类立项指南中单独设立了“安宁疗护”项目。

“安宁疗护”服务不仅包括常规的诊查和护理,还涵盖了对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的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以及人文关怀服务,旨在帮助患者以相对舒适、安详、有尊严的方式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按照立项指南,一旦医疗机构收取“安宁疗护”项目费用后,就不再重复收取“住院诊查费”和“分级护理费”。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在超声检查、综合诊查等立项指南中,设立了床旁超声、互联网诊查(复诊)、远程监测等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和其他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这些措施将引导医疗机构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使老年人就医更加舒心和便捷。

一系列“适老化”价格政策的出台,不仅促进了医疗机构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老年患者享受到更舒心的看病体验和更贴心的服务,还将进一步激发老年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瞭新社)

编辑:陈洁    责任编辑:李玲

来源: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