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金融>正文

红利基金明显回撤 部分基金经理调仓换股

2024-11-04

今年上半年,红利是市场中的“优等生”,然而,自9月底A股大幅反弹以来,红利板块上涨明显动力不足,还有多只红利基金出现大幅回撤。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提高,擅长防守的红利吸引力低于顺周期和科技成长板块。

记者注意到,多位红利基金经理在三季度积极调仓换股,退出前期已经大幅上涨的银行、公用事业个股,将仓位配置到电子、计算机、军工以寻求更大收益。

红利基金大幅回撤

9月底,在超预期宏观政策刺激和乐观情绪带动下,A股大幅反弹,但有多只基金近一个月回撤超过10%,甚至有多只红利基金年内最大回撤超过20%。

截至11月2日,规模达到179.9亿元的华泰柏瑞红利ETF回撤达到13.61%,对比红利板块出现回撤,华泰柏瑞基金基金经理柳军认为,红利类资产虽不及其他成长属性较强的品种更具爆发性,但依然呈现出“守强攻不弱”的态势。

“后续如果化债政策能有效落地,对于我们持仓标的的资产质量和企业价值是永久性的上修。当然,在当初做买入决策时,我们的依据并非是这种乐观预期,而是假设最悲观的情景如果发生,买入价格是否仍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这也是我们敢于重仓的原因。”中泰资管基金经理姜诚、王桃表示。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刘勇、张学明在提示红利风险时表示,红利风格在三季度经历过连续跑赢市场,也经历过短期大幅回撤。任何一个行业、风格,如果有大量的资金涌入,都会造成波动率和风险的放大。就算红利策略本身是低波动、低贝塔的风格,但过高的拥挤度和狂热的资金追逐,还是会让风格本身原有的特性丢失,这是投资者要额外注意的风险。

部分基金经理调仓换股

9月以来,红利基金跑输市场,记者梳理基金三季报发现,多位红利基金经理密集调仓换股,卖掉公用事业、银行等上半年大幅上涨的个股,寻求胜率更高的成长股。

以工银瑞信基金基金经理林念为例,其管理的工银红利在三季度仓位整体维持高位。板块配置方面,一是在全球制造业PMI景气度出现走弱迹象的背景下,组合降低了对资源类股票的配置比例。二是稳定防御类板块中,一方面考虑到银行股年初以来的超额收益已经较为明显,同时息差面临收窄的压力,组合对银行股作了减持;另一方面,林念还降低了在公用事业板块的配置比例。

“消费板块中,组合继续以家电作为重点配置方向。考虑到白酒行业景气度依然面临压力,组合对前一季度尝试性配置的白酒做了减持,并在非白酒的食品饮料类个股中寻找机会。此外,组合还适当增加了受益于政策支持的汽车类个股的配置。”林念表示。

信达澳亚基金基金经理邹运管理的信澳红利回报沿着“内需复苏”和“新质成长”两条主线进行配置。

邹运认为,针对“内需复苏”线,由于本轮周期压力依然严峻,即使货币和财政同时发力也很难回到过去房价暴涨的时代,不应对复苏斜率抱有过高预期,因此复苏线的主要配置在过去饱受煎熬的零售型银行、必选消费、服务消费以及少部分传统行业隐形冠军中,享受份额提升以及困境反转的红利期;针对“新质成长”线,相对均衡的配置在医药、新能源、电子、计算机、军工中的优质公司,享受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的红利期。

邱红丽管理的中海分红增利混合基金增加了一些电子、计算机、机械等相关品种的持仓。“我们对市场中长期走势不悲观,后市板块和个股走势分化还会比较严重,品种上多关注中长期能持续成长的科技品种和价值被低估的高股息品种。”邱红丽表示。

基金经理仍看好四季度机会

柳军展望四季度市场行情时表示,红利策略的防御属性仍将是资金的“避风港”。中期看,在新一轮财政发力的背景下,红利策略在基建等稳增长相关板块配置较多,再次成为攻守兼备标的的重要抓手。

“红利低波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穿越周期的特征,但是绝对收益与市场整体贝塔相关性仍然较高,相对收益在成长风格表现强势时存在一定的进攻不足。因此,在基础红利策略上叠加指标进行修复或增强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我们可以将红利低波视为叠加了低波因子的红利增强策略,从赚取相对收益角度看,红利低波策略适当改进了基础红利策略高贝塔高波的风险特征。”柳军表示。

博时基金基金经理唐屹兵认为,虽然短期市场预期大幅扭转,但从政策的推出到产生效应需要一定时间,除非后续有进一步超预期的刺激政策,否则不应该对企业盈利短期迅速提升产生过高预期。“红利相关资产主要是偏周期板块,在经济复苏初期业绩同样有很大的弹性,例如2007年、2009年和2014年红利资产涨幅同样不低。考虑到当前以中证红利为代表的红利风格股息率处于历史高位,潜在盈利增长以及分红率也有增长空间,红利资产在四季度的配置价值仍然值得重视,特别是从历史上看,11月、12月份价值风格占优概率大。”唐屹兵表示。

永赢基金基金经理刘星宇表示,四季度宏观环境仍处于相对低位,企业盈利筑底而宏观流动性较为宽松,从周期象限来看,时钟模型判断为复苏前期,但较以往周期不同的是,就目前观测到的现象而言,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换挡的阶段,本轮宏观周期在底部的时间可能较以往更长,经济复苏的斜率相对偏缓,A股盈利短期内大概率很难出现明显改善。但更多积极的因素正在酝酿,货币、财政、产业等一揽子政策的力度明显增强,且政策协同发力,落地见效的周期和效果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大概率已经走出最悲观的阶段,后续有望震荡上行,趋势性和结构性的机会并存。(瞭新社)

编辑:姚珏    责任编辑:谢图南

来源:证券时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