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产业>正文

55.9%受访者为“健身去哪儿”犯难

2024-10-18

想进行室外运动没地方可去,有锻炼场地但器材损坏……你是否在为“健身去哪儿”犯难?日前,媒体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9%的受访者为“健身去哪儿”犯难,且三四线城市受访者有此困扰的比例相对更高(60.9%)。

95后姑娘吴涵在上海工作,非常喜欢运动。她从家到公司,单程需要50分钟。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基本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她认为,若还需要二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运动场地,太消耗体力,也容易对运动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在家附近就能轻松健身,这对于年轻人强健体魄很有帮助。”

吴涵很庆幸,虽然家附近没有健身场地,但公司有健身房,平时工作完就能直接运动健身,十分便捷。“我以前在学校,出了宿舍楼走几分钟就能到操场跑步。就是那几年,我养成了每天傍晚跑步的习惯。这都与健身条件便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90后二孩妈妈马燕表示,离家最近的公共锻炼场地是需步行20分钟才能到达的一个小公园,平时健身器材区人很多,尤其到了早晚锻炼的“高峰时段”,“个个器械上都有人”。她感慨,小区哪怕是规划出一小块空地,方便大家运动也是好的。如果能再配备一些运动器材、专业的运动场地,像羽毛球场、篮球场,就更好了。“我家附近没有这些,运动氛围也很淡。”

调查显示,55.9%的受访者为“健身去哪儿”而犯难。其中,三四线城市受访者有此困扰的比例相对更高(60.9%)。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王宗平指出,目前还有很多人面临着家附近没有方便运动的场地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解决这一问题。他以游泳为例分析,现在学校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很多学校都设有游泳池、游泳馆。可一到假期,学校的游泳馆大多就不开放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尤其让更多未成年人能有地方游泳,应该倡导全民学会游泳。”他指出,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存能力,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充分利用资源,满足大家在家附近就能较好地运动锻炼的需求。

85后张桥然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三环附近,他居住的小区门口就有一片专门规划的运动锻炼场地,腿、背、腰……针对身体各个部位都有相应的锻炼器械。不同时段场地被不同年龄人群承包,“白天大多是老年人,放学时间就被附近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包场了,晚饭后到晚上九十点钟,主要是一些年轻的上班族在锻炼。我现在也常去。”张桥然感慨,建设社区“15分钟健身圈”对促进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人们不再为“健身去哪儿”而犯难时,体育活动锻炼才能真正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受访者中,00后占12.6%,90后占43.1%,80后占35.0%,70后占7.3%,60后占1.7%,其他占0.3%。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29.4%,二线城市的占45.1%,三四线城市的占20.7%,城镇或县城的占4.0%,乡村的占0.8%。(瞭新社)

编辑:陈洁    责任编辑:李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