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热点>正文

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中部地区加速“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观察

2024-06-28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承载了全国约1/4的人口数量。围绕看病就医“大民生”,中部多地近年加快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打通信息共享的“主动脉”“毛细血管”,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数据互联互通更智能

“真没想到,在老家做的检查,到省城也能调出来,既省时又省钱。”来自安徽涡阳的李先生说。今年58岁的他,前不久因为关节疼痛,到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门诊就诊,却忘记随身携带在老家拍的X光片。

当接诊医生准备为他开具X光片检查时,电脑上安徽影像云系统平台的AI诊疗助理弹出对话框提醒:“存在一例相关检查”。于是,医生直接通过调取李先生此前所拍影像,为他开具了治疗药物。

“让影像结果从‘单家可见’到‘全省互通互认’。”安徽省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柴培钰说,该省近年不断推动全省范围内医学影像检查数据信息互通和跨院区共享调阅,目前已覆盖2385家医疗机构,占比达到99%。经患者许可,医生可调阅患者在省内其他医院的影像结果。患者也可通过手机端查询本人影像结果。接下来还将加快推动心电、检验、病理、超声等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

在河南,智慧医疗建设步伐也在加速。68岁的杨女士因胃部不适,前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当医生照例为她开具钡餐检查时,医院信息系统立即弹出提醒:患者有肠梗阻,请谨慎用钡餐。原来,杨女士患有肠梗阻,而钡餐会加重肠梗阻。

据介绍,这一信息系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储存分析患者就医和诊疗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当患者的诊断、病历、检查结果等出现矛盾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医生,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一码通”“一卡通”促进就医更便捷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来就诊的陆女士凭借手机上提前申领的电子健康码,顺利完成挂号、检查、打印报告、领取中药材、煎药、快递药品等环节。

据安徽省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处长邵坤兵介绍,该省合肥、滁州、马鞍山、蚌埠等地已实现全域预约挂号、检查检验、在线支付等门诊就医全流程“一码通行”。目前累计电子健康码注册约3419万次,用码超过6.1亿人次,日均40万人次。

“通过打通各环节的数据接口,还能方便不同医院间的转诊,有效提升居民看病的便捷度。”邵坤兵说,预计2024年底前将实现全省电子健康码就医“一码通行”全覆盖。

在郑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58岁的张女士在自助挂号机上放好身份证,按照提示一步步操作,不到一分钟挂好了专家号。“以前兜里揣着好几张医院就诊卡,带着麻烦还容易丢,现在方便多了。”她说。

据了解,郑州市“就医一卡通”服务,是指市民凭借已有的身份证明之一,包括居民身份证、居民社保卡、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等,直接在医院完成全流程就诊。

中部多地以数据汇集和共享,不断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效率,减少群众就医流程和时间。

以妇幼医疗服务为例,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提供“床旁结算”服务,护士手推车上配有打印机、POS机等,方便住院患者在病床前一站式完成出院手续的办理。安徽省卫健委通过与公安、人社、医保等部门协同,推出“出生一件事”服务,实现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户口、预防接种证等跨部门业务审批“一网通办”。

云上诊疗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在位于湘赣边界的湖南省浏阳市,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云上妇幼”平台,实现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开展远程联合门诊会诊,方便患者就医。

“通过与省级专家‘面对面’互动,改变了原来‘只见病,不见人’的局面,既可以为孕妇制定科学、适宜的诊疗方案,还能让孕妇免除长途奔波、挂号排队的劳碌之苦,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黄其美说,“云上妇幼”远程联合门诊会诊,既是医联体建设的一种新模式,也是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新举措。

近年来,中部多地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补齐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安徽面向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智医助理”全科辅助诊疗系统建设,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智能辅诊、智能质量监测、慢病智能随访等服务。

“‘智医助理’有效规范了基层诊疗行为,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效率。”柴培钰说,截至目前,安徽省“智医助理”系统已覆盖170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万个村卫生室,提供辅助诊断6.8亿次,服务慢病居民6.8亿人次。(瞭新社)

编辑:何川宁    责任编辑:苏穗越

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