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智库>研究>正文

备案新规实施 网络微短剧告别“野蛮生长”

2024-06-17

5秒一个“包袱”、30秒一个“反转”、几十分钟的剧情“浓缩”成几分钟、让人拍手叫绝的“爽”点……通过夸张的剧情冲突和情感共鸣快速引发观众注意,同时依托社交媒体迅速形成话题效应的网络微短剧正发展得如火如荼。然而,随之而来的追求噱头、不良导向以及恶意引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也备受诟病。

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实施,明确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微短剧行业进入了“强监管”时代。

陷阱丛生易掉坑

如今,除了短视频平台,阅文、知乎、UC浏览器等众多企业都在涉足微短剧领域。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较2022年的101.7亿元增长了267.65%,2024年有望突破5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超1000亿元。

一位微短剧行业从业者向记者透露,该行业竞争激烈,剧情紧凑付费也追求“快”。“大部分微短剧小程序的年费比长视频都要贵,观众基本上是被一些片段吸引过来,然后再进入小程序付费观看全集。”

随着微短剧市场快速发展,泥沙俱下的情况日益凸显。记者了解到,因为大多数微短剧需要充值会员或付费购买才能观看全部内容,不少消费者反映“莫名其妙”就为看剧付了费,更有老年消费者因不熟悉移动支付,看个剧不知不觉就付出了高额费用,想要退款却难上加难。

消费者李先生告诉记者,家里老人喜欢看微短剧,在看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广告宣传后,没有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等选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连续扣费。“有次意外发现家里老人给白狐短剧支付了多个9.9元以及19.9元,才知道每解锁两三分钟的一集就需要花费9.9元,远高于市场正常价格。”

还有很多消费者投诉反映,自己看付费微短剧时,经常遇到退款难等情况。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微短剧,看了几集之后被告知继续看下去需要付费,因为开了人脸识别快速付款,一下子被扣费300多元,成了VIP会员。她想要退款,被告知已经看过剧就没法再退钱了。同样,90后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开心短剧宝花1元开通了会员试用,后来竟被扣了99元年会员费用,想退款找不到人工客服。

微短剧还存在恶意引流的情况。在网络平台上,不少网友反映在小程序上看微短剧遭遇虚假宣传却投诉无门。有消费者称,在短视频平台点击了微短剧相关链接,但是需要跳转到另一个社交平台,充值后发现被欺骗,想退钱却发现没有客服的联系渠道。还有消费者反映,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微短剧,广告宣称“9.9元解锁本剧全集”,但仅看到一半就被要求充值。

新规出台促善治

无论长剧还是短剧,都属于内容产品,在道德、法律等方面应该对其有所要求。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在微短剧领域,除了剧情低俗问题,诱导付费乱象尤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监管滞后及部分平台自律缺失。同时,制作门槛相对较低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利益驱动下部分创作者追求短期流量而非艺术品质。他认为,需要从政策法规层面加强内容审核标准和惩罚机制的建设,同时强化平台主体责任,规范运营行为,鼓励高质量内容的生产和推广,才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实施,明确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这意味着一度狂飙突进的微短剧行业进入更加规范发展的时代。

记者了解到,新规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总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备案公示管理;总投资额度在30万元(含)—100万元之间且非重点推荐的“普通微短剧”由省级广电部门进行规划备案审核和完成片审查;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且非重点推荐的“其他微短剧”由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内容管理的职责,负责内容审核把关与版权核定。

实际上,主管部门近年来先后出台过《关于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服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等,对粗制滥造的微短剧开展了专项治理。2023年3月至12月,全国共清理了低俗、同质化微短剧35万余集、2055万余分钟。

提档升级赢未来

经历了初期的“野蛮生长”,微短剧市场正在从“蓝海”变为一片“红海”,将进入提档升级的新阶段。

青年剧作家向凯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内容快餐化无法长久繁荣,虽然现在也有“正规军”入场,但不少所谓的微短剧还未达到“剧”的标准,很多属于商业产品,设置了一些冲突性情节吸引关注,以此进行“暴力”收费。新规将一些不符合要求、有不良导向的微短剧挡在门外,能促进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创作者和观众的权益。向凯认为,除了对微短剧的内容进行审查,还应对其营销模式作出更明确的规定,不能任其无限制地设置充值金额或是收费陷阱。

此前已经上架的微短剧如果没有通过审核备案,被下架处理了,消费者充的钱怎么办?今年5月,针对微短剧收费存在费用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有关部门启动了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专项治理期间,组织头部小程序主体和分发平台,全面排查当前尚未解决的用户退费申请,应退尽退、逐一解决。同时,要求小程序主体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优化收、退费界面和流程,对收费内容、收费价格和会员权益进行更加明确的标示,为退订退费、投诉维权开通便捷入口、配备人工客服,严禁诱导收费、隐藏收费、强制二次收费和未经允许自动续费等行为。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以及点众、九州、容量等12家微短剧小程序主体分别发布公告表示,对微短剧运营、收费管理规则进行积极响应。

“微短剧备案新规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然举措,它的落地将促进微短剧市场优胜劣汰,让优质作品脱颖而出,促使制作方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观众体验。”洪勇表示,随着技术进步与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微短剧有望朝着质量精品化、类型细分化、商业模式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IP联动、跨界合作、互动剧等形式的创新探索,将丰富微短剧的表现形式和营利模式。同时,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行业将逐步摆脱“狂飙”阶段,进入更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瞭新社)

编辑:熊大飞    责任编辑:李响

来源:中国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