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法情>正文

以良法善治守护“蓝色家园”

2024-06-12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度创新和规则完善需要落实到执法监管与司法具体行动中发挥效能,需要通过全民守法得以彰显。

今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是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传播平台。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和无数生物的“蓝色家园”。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医药等资源,并且具有调节气候和固碳等功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领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我国早在1982年就通过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此后根据海洋环境保护形势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在法治的有力保障下,我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2023年我国再次对海洋环境保护法进行修订,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此前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并通过吸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践中有效的经验做法,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制度创新和措施完善。比如,进一步严格了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强化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度,明确了自然岸线控制制度,完善了海洋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推进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域外适用制度建设,等等。该法施行半年以来,有效促进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不过,近期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发现,违规围填海、超标排污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2024年4月,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卫星影像发现浙江温州洞头区青山岛岸线异常,前往实地核查,发现当地因建设旅游度假项目违法填海,导致原本岸线被破坏。之后该地紧急拆除了违法填海设施,但被破坏的自然岸线已无法恢复。此外,督察组现场督察还发现,温州龙港市新城产业集聚区违法占用无居民海岛建设废水排海管道,2024年4月监测结果显示,其中一条排海管道内超标排放严重。

这些问题说明,受经济利益驱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执法力度不强等因素影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中仍需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责任,严格落实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及时有效遏制海洋生态环境破坏。

同时,上述问题也暴露出海洋环境执法监管所面临的现实挑战。由于海域海岛开发利用活动远离陆地,执法监管需要克服发现线索滞后、监测难度高、开展现场执法容易受天气影响等困难。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革新和完善海洋环境执法监管手段,更好地利用卫星遥感、实时监控等信息技术,并鼓励当地民众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提高监管效能和执法能力。比如,此次温州洞头区青山岛岸线异常情况的发现,就得益于国家相关部门对卫星影像技术的应用。

除了通过环境执法监管发挥效用,海洋环境保护法也需要在司法活动中释放生命力。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海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体系,发挥司法和行政协同作用。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也发布了2023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彰显了海事司法在化解海事纠纷、维护海运秩序、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都体现了我国海洋环境司法保护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度创新和规则完善需要落实到执法监管与司法具体行动中发挥效能,需要通过全民守法得以彰显。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正是海洋生态保护教育和法治宣传的重要契机,对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普及和实践,促进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效实施以及促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行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金鹏,系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颖颖    责任编辑:申晨

来源:法治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