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法情>正文

生动展示中国环境司法最新成果

2024-06-0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3)》《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3年)》及典型案例(报告和典型案例全文见二维码)等,生动展示中国环境司法的最新成果。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临萍,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林文学主持发布会。

生态环境法治进程有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十年前,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承担起在司法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重任。十年来,人民法院能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心用力用情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资源审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人民法院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成绩?

对此,杨临萍在发布会上指出,人民法院加大对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司法保护力度,服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强化长江十年禁渔、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的司法保障力度,服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发布首份“双碳”司法意见等,服务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守牢美丽中国安全底线。

“2023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5.9万件,审结23.2万件。人民法院审理了一批标志性典型性案件,有力推动生态环境法治进程。”杨临萍在发布会上讲到了两起标志性的案件——

江苏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通过依法惩治擅自“放生”鲶鱼、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引导公众提升生物安全意识;

贵州法院审理的盗割“古楠木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依法判令被告人对其盗割损害的具有2600年树龄的“古楠木王”进行及时救治,并推动当地建立珍稀树木协同保护机制。

专业化建设扎实推进

2023年,人民法院扎实推进专业化建设,促进审判机制现代化。

杨临萍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国法院已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800多个,我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统一归口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已有1200余家法院落实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归口,有500余家法院已完成“二合一”归口,为进一步做实融合增效积累丰富经验。

“我们注意到,我国的环境司法组织机构更加注重系统性建设。”吕忠梅介绍,2023年,全国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数量同比增长15.95%,稳中有升、健康持续。陕西省新建环境资源保护法庭90个,北京市建成“高院1+中院1+基层法院7”的立体化环境资源审判机构体系。黑龙江、湖南、湖北等省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点,强化司法保护力度。

记者了解到,2023年区域司法协作力度不断加大,最高人民法院指导福建等10省(区)法院成立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沿黄9省(区)法院签署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西倡议》、秦岭山脉7省(市)法院发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秦岭宣言》等。

司法裁判规则丰富完善

2023年,人民法院立足规范引领,丰富完善司法裁判规则,推动法律适用规范体系现代化。

这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等5部司法解释,完善环资领域裁判规则;发布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意见、打击涉海砂违法犯罪纪要等3部司法文件,强化司法政策供给。发布长江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5个,发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主题的典型案例9批93个,充分发挥案例业务指导和社会教育、警示、引领作用。

各地法院还创新适用技改抵扣、碳汇认购等责任履行方式,持续用好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特色举措,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更多更优选项。

6月5日的发布会,同时发布了2023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和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共两批案例。

吴兆祥介绍,10件年度典型案例涉及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环境治理与服务等多个领域。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则集中体现人民法院坚决贯彻“最严法治观”,坚持“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与预防,坚持“能动履职,协同共治”,坚持统筹适用法律责任,形成司法治理合力的审判理念。

司法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2023年,人民法院聚焦公正效率,不断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推动审判能力现代化——

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及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凝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合力;

落实“抓前端、治未病”要求,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促进企业、行业从源头上完善管理、消除隐患;

加强司法建议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治理;

持续打造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普法宣传品牌,会同央视策划制作《江河之上》《环境司法护佑绿水青山》等影视作品,持续建好、用好综合性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特别是强化数字赋能,以更高标准、更新技术、更优方案建设法院 “一张网”,上线运行诉讼服务“有信必复”平台,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建成运行,加强环境资源条线审判监督指导与解惑答疑,全面提升了环境资源审判队伍现代化能力水平。

在深化国际交流、讲好环境司法故事方面,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举办中德环境司法线上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派员出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到美国、印尼、新加坡等参加环境司法研讨活动,以及为金砖国家司法培训班授课等;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荐第4批共15件中国环境司法案例和2部环境司法报告。中国法院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许。

“2024年,将把握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契机,认真梳理总结环境司法实践规律,积极推进将成熟的司法经验固化为法律规定,为更好发挥环境司法功能奠定法律基础。”吕忠梅表示。

杨临萍指出,人民法院将聚焦“公正与效率”审判工作主题,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坚持能动履职,深化理念变革,狠抓能力建设,推进“三合一”实质化运行,推动构建多元共治大格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提供更加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瞭新社)

编辑:佳佳    责任编辑:李玲

来源:人民法院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