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人文>正文

古韵增城,岭南明珠

2024-05-29

广州市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这里风景如画、人杰地灵,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和谐共处,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丝苗米之乡。这颗别具一格的岭南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与韵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人们。

古韵今风,底蕴深厚

古邑增城,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在古老的传说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描绘了一幅幅瑰丽奇幻的画卷。而在这八位神仙中,唯一的女仙何仙姑的故乡便是增城。在这片土地上,如今依旧保留着何仙姑家庙,庙中的天花井更是传说中何仙姑飞升成仙的圣地。井旁石壁上,镌刻着“仙源涓涓,饮者万年”八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何仙姑的传奇故事。数百年来,何仙姑的传说如同这涓涓细流的天花井一般,滋养着增城每一寸土地,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度和品格。

增城拥有众多古建筑群,这就不得不提至今已有780多年历史的中新镇坑贝村,村落格局形成于明末清初,整体保存至今,是增城地区乃至整个岭南地区都极为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的瓜岭村,村内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宁远碉楼、黄氏公祠、南华书院等明清时期的岭南建筑,拥有20处不可移动文物和上万平方米的华侨建筑。它们既有岭南传统民居的韵味,又带有异国风情,是瓜岭村独特文化魅力的体现。

增城还推出了广州榄雕、舞貔貅、舞春牛等非遗体验活动,让居民和游客能够亲身感受本土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增城不仅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著称,更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成为广州东部的生态重要门户。在这里,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实践路径。无论是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还是繁华都市的现代气息,都在增城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与展现。

增城积极响应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实施了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的“八大工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增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直以来,增城坚持林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以白水寨、森林海等为代表的森林旅游产业集群。其中,白水寨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其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森林和壮观的瀑布群而闻名,享有广东“山水名片”的美誉。这里山高林密、雨量丰沛,充沛的降雨造就了落差达428.5米的白水仙瀑,这也是中国内地落差最大的瀑布。

白水寨不仅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自然宝地,更是一座承载着近500年历史的军事重镇。白水寨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它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时代的变迁,成为了广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南方的重要历史遗迹。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增城区还致力于生态环境的建设,让这座古老的军事重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除此以外,还有集山水名胜优点于一身、遍布奇特自然景观的大丰门景区,主打“袋鼠”IP、融合亲子运动与教育等的七彩澳游世界,“百顷潋滟湖光,万种柔情诗景”的荔湖景区,以山水林田湖草等景观与休闲、游憩、历史人文等相结合的增城画廊,广州“第一缕阳光”打卡胜地师爷山……可谓都是胜境胜景,美不胜收。

地道美食,味蕾盛宴

灵山秀水孕育了独特的美食文化,增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和谐共存,也一直吸引着无数食客的目光。例如,有着悠久历史的正果云吞,皮薄馅料靓、入口鲜香,是水乡广府美食的典型代表,还被列入增城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城荔枝以其肉质鲜美、口感清甜而闻名;增城丝苗米则以其米粒细长、晶莹剔透、口感软糯而备受赞誉;增城顾屋烧花腩是在传统烧花腩基础上采用本地荔枝木烤制而成,食用时带有浓郁的果木香味,皮质酥脆松化,肉质多汁有弹性,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而增城迟菜心更是被誉为“菜心之王”,其种植历史悠久、味道鲜美,无论是简单的盐水煮制,还是复杂的猪油渣炒制,都能突出其脆爽口感和甘甜原味。

增城还会举办如迟菜心美食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美食节活动,通过开展文艺汇演、民俗体验、创意集市、互动打卡、美食品鉴等多元化、特色化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赋能作用,以美食为载体,以“接地气”的方式,传承与弘扬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瞭新社)

编辑:萧耘    责任编辑:陈泽

来源: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